close
早餐就在飯店裡面吃,一般這種高級飯店都會詢問房號才能進去
早上天氣尚未炎熱,剛好外面陽台座位沒人,就學歐洲人坐外面吃早餐吧^^
吃到這天其實大同小異的早餐也已經吃膩了,隨意吃幾樣喜愛的就解決囉
義大利番茄真的好吃,對切再烤過,番茄的甜味完全散發出來
吃完早餐趕緊趁著結合空檔來到飯店附近的巴貝里尼廣場(Piazza Barberini)
從飯店出來右轉直走,首先在左前方看到貝尼尼完成於西元1644年的
蜜蜂噴泉Fontana delle Api (Fountain of the Bees)
蜜蜂是貝尼尼他們家的家徽,整個羅馬到處都可以看見他們家族的作品
相較於我們依然不敢隨意喝噴泉水,人家熟女可是毫不猶豫的飲用
蜜蜂噴泉的對面就是地鐵站Barberini入口,這樣就知道飯店地段多好了吧
廣場正中央的是大師貝尼尼 Bernini受教宗所託而設計的作品人魚海神噴泉
Fontana del Tritone (Triton Fountain),完成於西元1643年
下面這個像是食人魚的生物,看起來還真是有點恐怖~~~~
晃完巴貝里尼廣場趕緊回到飯店集合,早上的重點就是前往羅馬競技場
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由維斯帕先(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
其兒子提圖斯(Titus)在位期間建成,根據羅馬史學家
狄奧·卡西烏斯(Dio Cassius)的記載,競技場建成時
羅馬人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祝活動,宰殺了11,000隻牲畜
這個模型說明當時表演的奴隸和動物是在地下,由人力運送到地面廝殺
挖出來的動物骨骸,不知道這些是打輸還是打贏的
看台約有60排,分為五個區,最下面前排是貴賓(如元老、長官、祭司等)區
第二層供貴族使用,第三區 是給富人使用的,第四區由普通公民使用
最後一區則是給底層婦女使用,全部是站席
在觀眾席上還有懸索弔掛的遮陽天篷,天篷向中間傾斜便於通風
競技場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環形券廊(即拱券支撐起來的走廊)
最上層是50米高的實牆,看台逐層向後退形成階梯式坡度
每層的 80個拱形成了80個開口,最上面兩層則有80個窗洞
整個鬥獸場最多可容納5萬人,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疏散
這種入場的設計即使是今天的大型體育場依然沿用
從某個拱門望出去剛好看到君士坦丁凱旋門
羅馬競技場是羅馬帝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個橢圓形角鬥場
長軸187米,短軸155米,周長527米,中央為表演區,長軸86 米,短軸54米
地面鋪上地板,外面圍著層層看台,下圖剛好可以看到整個剖面圖
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一世於312年10月28日的
米里維橋戰役(Battle of the Milvian Bridge)中大獲全勝而建立的
君士坦丁凱旋門橫跨在凱旋大道(Via Triumphalis)上
所以當時羅馬皇帝在凱旋式時會從這條路進入羅馬
競技場的名稱來源Colossus本來解作巨像,尼祿時期此處有一座他本人的巨像
下圖中的復原想像圖可以得知,當時被稱為暴君的尼祿雕像有多麼壯觀
公元442年和508年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對競技場結構本身造成了嚴重的損壞
中世紀時期並沒有受到任何保護,因此損壞進一步加劇,後來被用來當作碉堡
15世紀時教廷為了建造教堂和樞密院,拆除了鬥獸場的部分石料
1749年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難為由宣布其為聖地,並對其進行保護
競技場表演區地底下隱藏著很多洞口和管道,可以儲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鬥士
競技場甚至可以利用輸水道引水,公元248年曾將水引入表演區形成一個湖
表演海戰的場面,來慶祝羅馬建城1000年
離開競技場時看見扮成羅馬士兵和觀光客合照收錢的街頭藝人
另外也在這邊的小攤子買到介紹競技場超棒的書,重點還是繁體中文版
原本領隊買到便宜領隊價,結果解說員和老闆殺價,讓我們更便宜買到^^
離開時回頭再看它一眼,不難想像兩千年前的羅馬人看到時的震撼有多大!!
超可愛的警察車,很懷疑男警察坐進去是否很痛苦
早上天氣尚未炎熱,剛好外面陽台座位沒人,就學歐洲人坐外面吃早餐吧^^
吃到這天其實大同小異的早餐也已經吃膩了,隨意吃幾樣喜愛的就解決囉
義大利番茄真的好吃,對切再烤過,番茄的甜味完全散發出來
吃完早餐趕緊趁著結合空檔來到飯店附近的巴貝里尼廣場(Piazza Barberini)
從飯店出來右轉直走,首先在左前方看到貝尼尼完成於西元1644年的
蜜蜂噴泉Fontana delle Api (Fountain of the Bees)
蜜蜂是貝尼尼他們家的家徽,整個羅馬到處都可以看見他們家族的作品
相較於我們依然不敢隨意喝噴泉水,人家熟女可是毫不猶豫的飲用
蜜蜂噴泉的對面就是地鐵站Barberini入口,這樣就知道飯店地段多好了吧
廣場正中央的是大師貝尼尼 Bernini受教宗所託而設計的作品人魚海神噴泉
Fontana del Tritone (Triton Fountain),完成於西元1643年
下面這個像是食人魚的生物,看起來還真是有點恐怖~~~~
晃完巴貝里尼廣場趕緊回到飯店集合,早上的重點就是前往羅馬競技場
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由維斯帕先(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
其兒子提圖斯(Titus)在位期間建成,根據羅馬史學家
狄奧·卡西烏斯(Dio Cassius)的記載,競技場建成時
羅馬人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祝活動,宰殺了11,000隻牲畜
這個模型說明當時表演的奴隸和動物是在地下,由人力運送到地面廝殺
挖出來的動物骨骸,不知道這些是打輸還是打贏的
看台約有60排,分為五個區,最下面前排是貴賓(如元老、長官、祭司等)區
第二層供貴族使用,第三區 是給富人使用的,第四區由普通公民使用
最後一區則是給底層婦女使用,全部是站席
在觀眾席上還有懸索弔掛的遮陽天篷,天篷向中間傾斜便於通風
競技場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環形券廊(即拱券支撐起來的走廊)
最上層是50米高的實牆,看台逐層向後退形成階梯式坡度
每層的 80個拱形成了80個開口,最上面兩層則有80個窗洞
整個鬥獸場最多可容納5萬人,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疏散
這種入場的設計即使是今天的大型體育場依然沿用
從某個拱門望出去剛好看到君士坦丁凱旋門
羅馬競技場是羅馬帝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個橢圓形角鬥場
長軸187米,短軸155米,周長527米,中央為表演區,長軸86 米,短軸54米
地面鋪上地板,外面圍著層層看台,下圖剛好可以看到整個剖面圖
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一世於312年10月28日的
米里維橋戰役(Battle of the Milvian Bridge)中大獲全勝而建立的
君士坦丁凱旋門橫跨在凱旋大道(Via Triumphalis)上
所以當時羅馬皇帝在凱旋式時會從這條路進入羅馬
競技場的名稱來源Colossus本來解作巨像,尼祿時期此處有一座他本人的巨像
下圖中的復原想像圖可以得知,當時被稱為暴君的尼祿雕像有多麼壯觀
公元442年和508年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對競技場結構本身造成了嚴重的損壞
中世紀時期並沒有受到任何保護,因此損壞進一步加劇,後來被用來當作碉堡
15世紀時教廷為了建造教堂和樞密院,拆除了鬥獸場的部分石料
1749年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難為由宣布其為聖地,並對其進行保護
競技場表演區地底下隱藏著很多洞口和管道,可以儲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鬥士
競技場甚至可以利用輸水道引水,公元248年曾將水引入表演區形成一個湖
表演海戰的場面,來慶祝羅馬建城1000年
離開競技場時看見扮成羅馬士兵和觀光客合照收錢的街頭藝人
另外也在這邊的小攤子買到介紹競技場超棒的書,重點還是繁體中文版
原本領隊買到便宜領隊價,結果解說員和老闆殺價,讓我們更便宜買到^^
離開時回頭再看它一眼,不難想像兩千年前的羅馬人看到時的震撼有多大!!
超可愛的警察車,很懷疑男警察坐進去是否很痛苦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